★歡迎光臨 ! !

施純隆 : 個人簡介facebook
楊春美 : 個人簡介facebook
寫信給我 :766801@gmail.com

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

什麼人吃薑最好,鮮姜抗衰、 乾薑養腎,不花錢的三個養腎良方 ,收藏!!

吃薑的好處因鮮姜和乾薑而不同,鮮姜增食慾抗衰老,而乾薑則可以治療腎虛陽痿。

吃鮮生薑的好處:增食慾,緩衰老
中老年男性常會因胃寒、食欲不振導致身體虛弱,可常含服鮮薑片,刺激胃液分泌,促進消化。
鮮姜不如乾薑那樣有強烈的燥性,滋潤而不傷陰,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薑,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,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,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,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。

模範丈夫的自述

昨天和老婆下象棋,五招之後我便勝局在望。
老婆臉拉長了,硬說馬可走“田”字,因為是千里馬,我忍了;又說兵可以倒退走,因為是特種兵,我也忍了;沒走兩步,非得讓象過河,說是小飛象,我又忍了。

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

「尿與心梗 」,一定要看完喔⋯⋯

值得老同學、老朋友們花兩分鐘看看 

美國醫生說:夜尿與心,腦梗問題

因為夜尿,所以就很怕喝水,殊不知這種睡前不喝水,半夜爬起來尿尿又不喝水,却是導致老年人清晨腦梗塞的重要原因。

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

研究發現:「薑」的抗癌效果竟比化療強「10000倍」,但這「4類人」不宜吃

癌症新剋星──薑
癌症可以說是最危險、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了!目前治療癌症的方法是以化療為主,但化療雖然可以殺死癌細胞,卻也會消滅人體中有益的細胞,危害人的健康。因此,科學家也不斷地去尋找能代替化療的治療方式,而現在他們有個令人興奮的好消息!
根據《greenmedinfo》所報導,一項公布在《公共科學圖書館》的期刊發現,薑的致癌效果竟然比化療效果強10000倍!趕緊來一探究竟吧!

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

羊毛出在狗身上,由豬買單

現階段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對手而是一個過路人。

最近,尼康退出中國,裁員兩千人!很多人以為尼康是被同行打敗,沒想到居然是毫無相關的行業。尼康直接宣布破產的真相:受智能手機普及的影響!

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

西點軍校22條軍規,值得多讀幾遍!

西點軍校22條軍規是您在成功的道路上必須學的一課,不管您有多忙,您的時間有多寶貴,請抽出時間認真閱讀思考這些軍規。雖然它和成功沒有直接的關係,但是認真閱讀體會它們,您的人生將會就此改變。

第一條:無條件執行
很少有人可以完全聽得進去別人的勸告,可以耐心地接受下達的命令,因為似乎在人們的潛意識裡,“叛逆”是一種個性和值得推崇的東西,殊不知“叛逆”同樣需要服從的資本。

防失智、強健心血管,100%純黑巧克力健康大揭密

時間:2017-12-18 作者:早安健康企劃
原豆原脂純黑巧克力,預防心血管疾病
 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現,每週食用定量100%純黑巧克力的受試者,心肌梗塞發生率下降20%。日本研究分析,每日最適食用量為25克,約5小片純黑巧克力。英國研究報告發現,純巧克力不但能改善心血管和腦血管,更能活化神經元與認知功能,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。

馬雲普京同台演講,普京聽得有點激動想流淚

馬雲談DTIT:
(中文字幕)
頭腦+口才+英語+財力=國際行銷-YouTube

1019日,馬雲受邀參加第14屆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,俄羅斯總統普京同台出席。被問到領導力問題,馬雲說:優秀的領導者要面對挑戰、忍受孤獨,在艱難處境下證明自己。別人睡覺,你不能睡;別人停下,你不能停。


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

預防中風從強化心血管開始,5食物讓血管重拾年輕

【早安健康/EVE】含豐富的養分與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可以讓血管重拾年輕活力,變得更強韌,並預防血管疾病。

以下推薦強化血管的5種食物,每週至少吃3次。但也要注意單吃同一種食物,營養也會失衡,難以達到保護血管的功效,因此,務必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。

為自己的ㄧ生負責! 一封CEO寫給父母的信

爸爸、媽媽:
明天我就要開新工廠了,能走到今天這一步,都要歸功於妳教我要為自己行為負責。我懷著感恩的心,一幕幕往事也浮現眼前…

3歲那年,我跑得太快被石頭絆倒。妳叫我自己爬起來,又打了我屁股2下,還說:「下次再跌倒就打4下!」是妳教會我要為自己的【不小心】負責。

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

喝木瓜葉茶的親身體驗

越南人喝木瓜葉茶保健養生,甚至能夠治百病。
喝木瓜茶的改變:
1、喝了三天後,夜尿次數由原本一晚34次降為12次。到現在,常常不必深夜起來尿尿了。
2、老人尿急時,常常要快速跑進厠所解決,否則會失禁漏尿。現在尿道括約肌有力了,可以忍住。

有一種陷阱名叫「安逸」

當你米缸裡都是米的時候,你很安逸,當有一天米缸見底,才發現想跳出去已無能為力。所以有一種陷阱,名叫安逸!
謹記: 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!混下去很容易,混上去卻太難!

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!
30歲的無奈成就了40歲的無為!
40歲的無為奠定了50歲的失敗!
50歲的失敗釀造了一輩子的碌碌無為!
一輩子一眨眼就沒了!
請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!
人到中年生命過半。成功失敗,喜憂參半。
沒有了青春年少的朝氣蓬勃,夠不上暮年的安逸生活。
為父母的晚年擔憂,為孩子的前程奮鬥。不敢休息,更不敢後退。
因為中年要做父母和孩子的支柱,必須精神抖擻,全力以赴,全神專注,咬牙挺住。
我們想撒嬌卻沒有出處,想委屈卻不想傾訴,想糊塗卻不敢盲目。
因為腳下的路有太多的溝溝坎坎讓你大徹大悟。
中年的人們寧可累死在路上,也不能閒死在家裡。
寧可出去四處碰壁,也好過得過且過在家面壁。
是狼就要磨好牙。是蛇就要學會爬。
拼幾個春秋冬夏,贏一個無悔人生。
郭台銘說:「25歲至45歲為生存而努力,45歲至65歲為理想而奮鬥,65歲以後準備為興趣而工作。」

但是,郭台銘現在仍為交棒而奮鬥仍無法為興趣而工作呢。

日本醫學博士告訴你失智症食療的祕密

老齡化社會的來臨,失智症患者人數也逐年增加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,全球每4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。預防失智症,除了多運動並多訓練腦力外,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也能很好的預防和延緩失智症。
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
壽險相簿

1995年大都會高峰會長
由理工轉攻風險管理 第一批論文發表及口試過關 挑戰成功!!

2002年碩士畢業生入場


2013年春美獲高峰總會長

2010年博士班開學

2013年春美獲高峰總會長

2013年春美獲高峰總會長巡迴演講

2013年春美獲高峰總會長演講

2013年春美獲高峰總會長表揚會場

用獎盃寫日記

總會長專車接送

苏州大学台港澳共同科目同學合影

84年第一次獲壽險公會表揚

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

日本老人80歲還得工作,真的很可悲嗎?台灣媒體一句話,曝露競爭力的殘酷真相

yes123 2016-10-17 11:56


先前國內媒體報導,日本老人80歲還在工作成為社會常態,有一家電視台在標題上打出兩個大字:「可悲」,讓我頗為緊張,覺得台灣社會絲毫未警覺到這是高齡化社會必然的現象……

「還是工作得好!勞保年金不知道可以領多久,自求多福比較有安全感,多做一天工作多領一天薪水。」60歲兼職做店員,早年卻是日進斗金的女老闆May說。

學歷只有高中肄業,May是一個典型的逆轉勝,開20多年餐廳及10多年服飾店,在怎麼做生意就怎麼賺的年代,數鈔票數到手軟,May賺到5棟房子,資產累積至一億元。可是一有錢,各路的牛鬼蛇神就紛紛圍了上來,大都是爛桃花及壞男人,May在被倒了一屁股債之後,千金散盡,打回原形,只剩現在容身的一間屋。

花了40年走一趟人生起伏,隨著台灣經濟跌宕,人生也落到低點,在沈寂6年,做了6年「無業遊民」之後,今年60歲毅然選擇回鍋職場,找到一份店員工作。口袋雖然還有現金,可是看到父母80多歲依然健朗,她覺得自己有機會活到90100歲,面對漫漫歲月,不禁開始憂心老來的經濟安全。

60歲還能工作,是好命!

May這樣的初老者,愈來愈多重回工作現場,他們力求保持著年輕不顯老的體態與心態,在職場繼續活躍,致力於延長工作夀命,多賺一些錢,維持老年生活品質。在過去,過了60歲還在工作,會被笑說「苦命」或「勞碌命」,現在必須改變觀念,60歲還有能力工作是「好命」,別忘記要向對方道聲恭喜。

最近國內媒體報導,日本老人80歲還在工作成為社會常態,有一家電視台在標題上打出兩個大字:「可悲」,讓我頗為緊張,覺得台灣社會絲毫未警覺到這是高齡化社會必然的現象,只能坦然接受,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譏刺嘲笑。

到了780歲,有體力與能力做事,被企業看上並錄用,其實是福氣,代表身體健康、腦筋清楚、技能跟得上時代腳步,還有錢賺日本65歲以上老人目前有兩成持續在工作中,若非如此,不少老年人都要淪為「下流老人」,或是為了有一口飯吃鋌而走險犯罪。

未來,不存在所謂的「退休年齡」

11年,到2027年,勞保年金有可能破產,大家不相信勞保年金可以領得到或領得久,更不用說領得滿,讓人完全終老。加上領取年金的退休年齡不斷延後,像民國51年後出生的人必須等到65歲,年輕一代一定超過65歲,而那時候早已過了2027……這個嚴重的經濟危機意識,讓傳統上認為該退休的人續留職場。

事實上,台灣平均退休年齡自57歲到去年已提高至58.3歲,銀髮族將回鍋就業市場已隱然成為社會趨勢。韓國人平均逾70歲退休,日本人是69歲餘,到日本或韓國旅遊時,到處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工作,這個畫面也將會在台灣出現。

「未來,所謂的『退休年齡』可能不存在。」日本研究老人工作的學者提出這個令人心驚的結論,預言有些人會工作到離開地球的最後一天。

92歲,還跑遍全世界講課

葉嘉瑩教授在台大授課古典詩詞時,選課的人數眾多,多到必須中午再開一堂,以免向隅與遺憾。這幾年,中國天津市南開大學為她修建迦陵學舍,兩年前席慕容與白先勇還去聽她講課,並慶祝她高夀。

她依然站著上課,像背負使命似的要求自己「儘量在講課」,把不懂詩的人都接引到詩裡面來。對於這一股不可旁貸的責任,白先勇解釋,那是因為葉先生認為,「古詩詞是我們救贖的力量。」當大家看著她站在那裡,流露出來的氣質與風範,美得像是一首詩,難以想像她今年高齡92歲。

不只是站著講課,84歲時還馬不停蹄地跑遍各地,美國、加拿大、中國、香港、台灣等都有她的學生。如此的勞苦與奔波,我看了當年台大為她出版的影音集,在字裡行間感受不到她有任何疲憊倦怠,反而看到一汪寧靜的湖水,她說:「詩詞,讓我不顯老。」

75歲,還現身世界級時尚舞台

英國龐克教母薇薇安魏斯伍德(Vivienne Westwood)也是全球趴趴走,在倫敦上班,卻從未缺席巴黎與米蘭的各式服裝走秀,親力親為,自己在模特兒的衣服上別大頭針。
今年,台灣出版薇薇安的自傳,除了英國皇室之外,她是地球上名氣最響亮的英國女士之一,高齡75仍然活躍於時尚圈,穿著比台北任何一位17歲少女叛逆張揚,並且激進參與各種社會運動,提倡先進的議題觀念,看電視新聞報導時,街頭抗爭裡會不時瞥見她走在人群中。

「我這一生都過得彷彿自己很年輕,但現在老了,我不只了解到青春很珍貴,還知道它根本就是徹底不一樣的東西。」

每天騎腳踏車上班,先生小她25歲,這位當過教師也做過龐克族的時尚女王,從來就是用身體去實踐對生命的鮮明主張,青春與活力未曾自她的身上消褪。

維持競爭力到老,是新的功課

台灣即將老化,會出現一群史上最多,且受過良好教育並擁有工作經歷的老人,對於老去這件事,將給出一個不同於上一輩的全新定義,愈來愈多選擇留在工作崗位繼續發光發熱,也許為奉獻、也許為成就感、也許為謀生,無論如何,都將成為日常風景,不必用異樣或可憐的眼光看著他們。

勞保年金可能破產,能不能領得久領得滿,讓初老者無不擔心,卻也因此逼出一個嶄新的現實世界,禍福相倚,也許是一件好事。因此,你我現在要想的,不是老來還在工作真可憐,而是讓自己的競爭力維持450年不墜,這是一門新功課。

作者介紹洪雪珍
專欄作家,職場理念:成功都是努力來的!目前任職yes123求職網擔任資深副總經理,商業周刊專欄作家,曾任職自由時報行銷經理、台北愛樂電台行銷總監、聯合報主編。


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

每年10萬名日本人為照顧爸媽丟工作!爸爸病倒後,高階主管看透的5個社會現實

這將是每個台灣人都一定會面對的困境,汙染的環境將會讓長壽面臨失能的威脅,親人的失能將會是家人拋之不去的夢靨與責任。
解決之道就是及早擁有殘廢扶助險。

「什麼時候會輪到我?」看著臥軌自殺的熟人,高野昭博嘆了口氣。他原先年收超過1000萬日元,45歲時為了照顧父親辭掉工作後,再也回不到職場,只能抱著親人的骨灰罈流落公園。而在日本每年有10萬名上班族,隨時可能成為下一個高野昭博……

照顧老人的通常也是老人,爸媽過世後,遠離職場十數年的中年人該何去何從?(圖/moriakimitsuru@flickr
許多孩子都會跟爸媽說「長大以後就養你」,但長大後的你,真的揹得起爸媽年老後的數十年人生嗎?

年老不像孩子想得那樣浪漫,爸媽可能變得連大小便也無法自理,排泄物臭氣滿室,甚至連你的名字都忘掉。這時4050歲的你,不只要在職場拿出漂亮成績,還得一通電話趕到醫院照顧爸媽,可能還有孩子要養,沒幾個正常人能扛住這份壓力。

為照顧爸媽,日本每年10萬人面臨中年失業

在日本「介護離職」已成嚴重社會問題,據統計每年有10萬名上班族為照顧雙親而離職,其中大半是中年高階主管,例如日本媒體採訪到的高野昭博,原先年收超過1000萬日元,本應擁有大好前途,但在45歲為了爸爸辭職,之後就再也回不到職場。

爸媽相繼過世了,高野花光積蓄又賣掉房子,成為孤苦無依的街友,只能抱著雙親的骨灰罈在公園流浪。看到熟人臥軌自殺時,比起為了對方的死亡而難過,他腦中只有一個想法:什麼時候會輪到我?

高野之所以必須離職照顧爸爸,與日本長照困境有關,在NHK記錄片《漂流老人》中,因為安養機構床位不足,老人家必須不斷搬家、不斷等待,有些人甚至還未等到床位就過世了,不斷漂流,找不到一個可以養老的歸宿。

因為日本「不要給別人添麻煩」的社會氛圍,為了照顧家人這種私人因素而請假,總會招人白眼,儘管安倍「新三箭」政策誓言達到「零介護離職」,實際上敢請長照假的人少之又少,只能像高野一樣犧牲本有大好前途的職務;爸媽過世後,他們也成了需要照顧的老人,卻早已耗盡存款,未來一片絕望。

住安養院就是不孝?放爸媽在家裡跌倒才是真不孝

台灣和日本相比,或許幸運一些,迄20144月底全國老人安養機構可入住人數有58,449人,但因為傳統「讓爸媽住安養院就是不孝」的觀念影響,床位供過於求,每年只有43,940人入住,佔所有需要長期照顧老人的19.5%

曾擔任知名職場與財管雜誌副主編的康哲偉指出,68%的老年人希望可以和子女同住,只有2%願意去住安養機構,但並不是每個老人都適合自宅養老,如果住在高樓又無電梯,家裡充滿障礙物,平時又無人照顧,讓爸媽住安養機構反而能避免意外發生。

過去老人家總對安養機構有著「等死」的印象,但目前安養機構無論設備或服務都有大幅改善,具備宗教與心理治療專家、休閒活動、學習課程等,再加上有年齡接近的朋友,反而能豐富爸媽退休後的人生,又能讓子女專心在事業衝刺,賺錢來孝順長輩。子女沒有必要為了照顧爸媽放棄工作或學業,畢竟爸媽走了以後,你還是有自己的人生要過。

許多老人家都希望與子女同住,但若家裡環境不適合養老,反而會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
(圖/截自PTS 台灣公共電視@youtube
父親兩度跌倒後,高階主管學到的5件事

在康哲偉的中年,事業如日中天時,父親兩度跌倒住院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;負傷與疼痛讓父親性情大變,暴躁情緒弄得家人心力交瘁,逼走了看護,也讓母親勞累到出車禍,全家生活秩序大亂。但他也從對老人照護一無所知,一步步摸索,他的經驗不只能讓我們為爸媽退休後的生活做好準備,也能預習自己的老年生活,例如以下這5點:

1. 該存多少錢才能讓爸媽退休?考量通貨膨賬,退休後至少要準備1000萬存款才能滿足到80歲以前的開銷,還尚未計入醫療費用。這數字你可能一輩子都賺不到,因此需要及早準備或靠醫療保險來協助。

2. 讓爸媽住安養院並非不孝,反而能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照顧,也能避免整個家庭失序。

3. 走路速度、食量、聽力、視力、手腳無力、失眠痠痛、迷路等7個徵兆都可以嗅出爸媽即將失能的警訊,讓你做好心理準備。

4. 全職照護者應該保有適度的休閒時間,畢竟久病無孝子,照顧老人家總讓人喘不過氣,但在爸媽走了以後,你還是有自己的生活要過。

5. 當爸媽走了,比起遺產來說,「葬禮該怎麼辦」其實更容易引發激烈爭執,請務必事先和家人溝通好。
跌倒過的老人家再次跌倒機率極高,請務必讓長輩隨身攜帶拐杖(圖/風傳媒-林韶安攝)

「媽媽以後老了走不動怎麼辦?」
「我揹妳啊!」

今日日本,明日台灣,10年後臺灣將成為全球最「老」的國家,新任總統蔡英文在選前承諾的長照政策能帶來多少影響呢?日本的前車之鑑或許能警醒我們,讓我們準備一個更適合老人安居的社會。

本文部份內容經授權取材自先覺出版《當爸媽過了65歲: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、長照、財務、法律知識》


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

馬雲:「聰明人都買保險!」為什麼他願意花 4000 萬 投保?原來是因為 ...

馬雲:「聰明人都買保險!」為什麼他願意花 4000 萬 投保?原來是因為 ..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





(圖片及文章來源cmoney)

馬雲毫無疑問,是一個有著極大遠見的人,他選擇的保額高達 4000萬!
馬雲的一席話,一針見血反映了保險的意義,千萬不要讓自己賺的錢最後全成了醫療費。
他說:生了病的人想買保險,不是他認可保險了,是花自己的錢心疼了。
所以,沒有切膚之痛,不知道買保險的好處。

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

只要做對這四件事 您未來的一生將不用再瞎忙!

第一件事:找對平臺!
無論您是才華橫溢,還是草根布衣,您只有把自己放對了地方,您才會有正念正見正語正行,因為,人是環境的產物。

第二件事:選擇比努力更重要!
人騎上自行車,兩腳使勁踩1小時只能跑10公里左右;人開上汽車,一腳輕踏油門1小時能夠跑100公里左右;人坐上動車,閉上眼睛1小時也能跑300公里;人登上飛機,吃著美味1小時居然跑1000公里!人還是那個人,平臺不一樣,載體不一樣,結果就不一樣了!所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!

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

假如你不工作了,你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嗎?

擁有金山跟銀礦,其實不值得羨慕。
與其選擇萬貫家財,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。
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確定,上班族急於尋找雙薪,下班之後還要辛勤工作,以為這樣就可以遠離貧窮。
其實,無論兼做幾份工作,單靠增加工時獲得的收入永遠無法讓你擺脫貧窮。

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

可能中風了!第一時間該做什麼?

資料來源/天下雜誌出版 | 華人健康網 – 2014520日 上午9:02

很多人以為中風就是嘴歪眼斜、半邊癱瘓,事實上多數中風當下的症狀並不明顯,卻因為電視常常這樣演,「很多病人受影響,以為自己不是中風,耽誤搶救時間,」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說。